北角 新光戲院 霓虹燈
香港被稱作東方之珠,或許是街上曾經的很多的霓虹燈,但多數都已被歲月偷走
北角 新光戲院 霓虹燈
漆黑的大支架(一定要有維修梯)及前後方被照亮的牆身,是大霓虹燈牌的精髓
北角 新光戲院 樂池 舞台
此處開始是2012年2月拍下的相,由舞台望向樂池及觀眾席
北角 新光戲院 108盞波波燈
波波燈,跟Norman Foster改建前的紅磡火車站的燈好像差不多。聽李居明先生的訪問說有108盞,”佛經說人有108種煩惱,望觀眾於觀劇後借助戲中智慧面對煩惱”。喻意不是人人知,但那心意一定幫過不少人,亦會一直傳承著
北角 新光戲院 放映室 放映機
放映室內的老式放映機,工作關係有幸見過它們一面
北角 新光戲院 全院滿座 house full
「全院滿座」,直到結業一刻都保留著的傳統及自信。似乎李居明先生接手以來,除了因必要的商業/廣告考慮,劇院最傳統的部份大致原汁原味。要讓那麼多有歲月痕跡而複雜的事物保持簇新及富麗,所花的功夫肯定不少
北角 新光戲院 舞台
這張相的題目是「多謝新光」,這幾位是當年的年輕粵劇演員,現在都獨當一面了。天下無不散之筵席,但這種表演藝術已傳承給新一代

這輯相,由第3張起不是最近拍的,而是2012年到新光工作時拍攝的,當時戲曲中心未落成,而新光正要結業,”戲行”苦無演出場地。當年為一眾年輕一代的粵劇演員拍攝留念,亦因此有機會遊走了新光的內部。選了幾張場地照相post一post,人物就post背面算了。

之後新光幸得李居明先生化身白武士,再延續到2025年的3月3日,相中人現在已成為獨當一面的知名粵劇演出者,如果當年沒有了新光這個場地,”戲行”會遇到很大的問題。

看到李居明先生在訪問中感慨香港對文化保育不足,深有同感。雖說去舊才能立新,但很多事物如果努力保留,除了乘載著歷史亦能寫新的歷史,這些事物或許是「獅子山精神」的根。我也感慨往往都唯有靠相片去留住那一點點回憶,這是感慨,但也是我喜歡攝影、相信攝影的一大原因。亦是我盡努力做好攝影作品printouts的重要原因。

雖然因業權問題,新光始終要謝幕,但李居明先生在粵劇界的努力及貢獻,一定是受香港粵劇界及文化界所肯定的。

提起”戲行”,順便感謝杜生、杜太(杜韋秀明女士及丈夫,而杜太及女兒都是粵劇界知名人士)。其實杜先生是我的舊老闆,教過我很多事,我開始Trail Studio時又幫過我很多 :),再說遠一點,他是沖印業的行尊之一,很多最老那一輩的香港攝影師與他相熟,那是另一個故事,看看日後有沒有機會分享。

Copyright Ming Lau, Trail Studio Professional Photo Printing & Framing Service

www.trailstudio.com.hk